本文系新加坡管乐资讯网站《管乐之声》(The Band Post)刊登的文章《Pathway Series: Lester Lim – Retsel Mil Publications》(路径系列:林宗春 – 睿得舍出版社)的中文翻译,已获网站运营方许可后转载。
在谈到音乐产业时,大多数人往往会想到音乐家、指挥这样显眼的表演角色。
那么,音乐产业中的其他职业呢?我们的全新系列《路径》,希望聚焦那些鲜为人知、却为管乐圈增添活力的职业。
《管乐之声》网站很荣幸采访到乐谱经销商兼出版人林宗春先生,他是睿得舍(新加坡)出版社的创始人兼代表董事,同时也是睿得舍日本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。
当人们谈论音乐产业时,通常会想到音乐家和指挥等重要角色,而音乐出版人很少被提及。最初是什么吸引您进入音乐产业,并在 2002 年创立睿得舍(新加坡)出版社的呢?
—— 这一切其实是偶然开始的。2003年新加坡青年艺术节需要印刷小长谷宗一的《大海的故事》,以便分发给所有参演乐队,于是我们就这样走上了出版的道路。
这些年来,我们的大部分产品都服务于学校活动,如新加坡50周年(SG50)、国庆日、演讲日以及季节性活动。
出版的基本目的,是把一件事、一则公告记录下来并广泛传播。读者与合作伙伴(例如产品广告商)会共同出资,支持印刷与发行。读者购买刊物,广告商资助印刷。久而久之,这就类似于商业运作,创造了就业岗位,版权等行业规则也随之逐渐建立。
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来说,出版的意义在于保存和推广艺术家的思想。艺术家必须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,并对情感敏感,才能愿意通过音乐、舞蹈、绘画等形式去表达。
作为出版人,我的角色是帮助策划、整理管乐作曲家的创意。通过乐谱,学生们不仅学习演奏技巧,也学习到世界各地的文化。
2021 年,RMP 成立了集团公司睿得舍日本有限责任公司,并与日本久负盛名的古典、传统与管乐出版公司Brain Music签署了独家发行协议。您与Brain Music 村上家族(公司创办人一家)的合作关系是如何开始的?
—— 我自 1997 年起便是一名乐谱经销商。公司代理了全球许多出版商,我们与他们都保持着紧密关系。
Brain Music的创始人尤其关心管乐教育的发展。出版的管乐作品大多是供教师教学使用的教材,也有教学法类的出版物。
这些年来,我有幸观察并学习日本管乐产业的各个环节:从教学、乐器制造、乐谱开发到音乐会运营。这些经历加深了我对整个产业生态和商业环境的理解。
村上家族理解我想推广东南亚作品的热情,于是主动提出用他们的“工厂”来帮助制作与发行。
睿得舍不仅在亚洲地区策划和出版管乐作品及改编曲,也发掘和推广新兴的年轻音乐人。能否具体谈谈这些工作在日常中是怎样进行的? 您如何发现新作品?
—— 我们的出版重点是教育材料,也就是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管乐作品。我们专门策划东南亚文化的管乐作品,并介绍给全世界。
作为一家小公司,我们没有大笔预算来委约作曲家创作新作。通常,我们会关注音乐会上的新作品,并主动联系作曲家,看看他们是否愿意让我们把作品介绍给国际听众。
收到作品后,会交由编辑修改,以符合行业标准。接着由专业的制谱师排版,确保乐谱既美观,又便于阅读和翻页。
然后会请优秀的乐队试奏并录制样本。之后交由销售和市场部门推广,再进入零售渠道出售。
您是如何发现和推广新作曲家与年轻人才的?
—— 通常是通过口碑推荐认识作曲家。作为小公司,我们无法承诺丰厚的报酬,所以我更喜欢与作曲家深入交流,达成对行业本质的共识。
我欣赏的作曲家通常对生活充满热情,具有国际视野,并喜欢创作描绘人和环境的音乐。
我们的编辑和制谱师也需要与他们友好合作,帮助他们提高技艺,达到行业标准。
是否有某些类型的作品更受欢迎?为什么?
—— 我们主要面向学校乐队,因此教育价值是首要考虑。各国的民歌是最重要的教材,因为它们能帮助学生理解民间文化。我们常常把民间元素融入作品,并设定在 3 级左右的难度,这样更适合学生演奏。
什么样的作品最吸引您?
—— 这要看目标听众是谁。在新加坡,大多数乐队都是学校乐团,所以易于理解的音乐更受欢迎。但也有听众喜欢高难度作品,他们觉得技术挑战像玩电子游戏一样有趣!
作为指挥,我演出时会选择观众喜欢的曲子。有时也会演奏一些学术性作品,给乐手们带来怀旧的乐趣。
作为睿得舍创始人兼代表董事,您至今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成就?
—— 能够为众多乐队提供、分发乐谱,帮助音乐学习,本身就是一种荣幸。
能与Brain 音乐出版社合作,使我们的作品在国际上得到认可,也意味着几代学生通过我们的作品接受到国际标准的训练。
2023 年与 2024 年,我们还在美国芝加哥的中西部音乐教育大会(The Midwest Clinic)展示了东南亚作曲家的作品。这是全球最大型的管乐展会之一。
此外,不断听到世界各地的乐队演奏我们的作品,也令我们备受鼓舞。
自 2002 年以来,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,出版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?
—— 变化非常巨大!从乐谱的制作到行业的运作,都发生了转型。如今一切更快捷,几乎是即时完成的。
像 YouTube、Spotify 这样的平台,让学习者可以直接接触到优秀的演奏。教师在购入乐谱前,也能更清楚地了解音乐内容。
但另一方面,乐谱零售商正在逐渐被取代。我的主要工作很快可能消失,因为出版商直接以PDF格式卖给用户,作曲家本人也可以这样做。
这对行业冲击很大,因为会替代大量岗位。编辑、制谱师、试奏乐队、录音工程师、销售与市场、运输与零售商,全都涉及其中。如果整个供应链崩溃,行业就难以为继,也将影响年轻人能否以此为职业。
在这行里,需要哪些技能和素质?
—— 首先要理解出版音乐的目的,以及它与艺术、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关系。
其次,要能理解市场需求。新加坡的管乐教育几乎完全由政府资助,这与大多数国家不同。管乐活动成本很高,全社会都需要在精力和金钱上投入很多。
因此,如果没有国际视野,很难获得帮助欠缺资源的乐团所需的技能。
拥有音乐或商业背景教育,是否能让年轻人在这个行业中更具优势?
—— 两者都重要!你需要知道教师教学所需的材料是什么,例如如何为教师提供方便的教材,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。
同时,商业知识也对日常运作和维持生存至关重要。
最后,您会给有志于进入音乐出版行业的年轻人什么建议?
—— 如果你对文化或某种音乐充满热情,那么能策划这些内容就是一件好事。可以加入一家外国出版社,亲身学习整个制作流程。出版环节很多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去尝试。
不过,把它当作生意非常困难。我常常开玩笑说,出版人必须先能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好,才能帮助作曲家。这是一辈子“烧钱”的事业!
建议年轻人先找一份日常工作,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做出版吧!